《流浪地球》让中国科幻电影不再“流浪”_时快讯
“带着地球去流浪,这是中国人独有的浪漫,到哪都要把家背着,不离不弃……”
(资料图)
四年前,《流浪地球》以黑马姿态闯入新春贺岁档,被影迷们亲昵地称为“小破球”。
四年后,“小破球”带着脑洞无限大开的科技想象力以及东方浪漫、中式情怀,在兔年春节档一路狂飙,最新票房已超30亿元,豆瓣评分一度达到8.3。
与此同时,影片影响力已走向国外。自影片登陆北美院线以来,排片场次不断增加,打入北美周末票房榜前十,创造了中国科幻片海外票房新纪录。一些海外媒体人对《流浪地球2》给出了高评价。如《奥斯汀纪事报》的马修·莫纳格尔说:“这是当前最令人享受的电影之一。”
《流浪地球2》成热门,背后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中国科幻电影的未来,如何更加令人期待?
《流浪地球2》海报 图源:豆瓣电影
一
上世纪60、70年代,华语电影开始在世界影坛占据一席之地,但在科幻电影这个类别上,却一直处于短板。《流浪地球》等的出现,终于让中国科幻电影拿到了进入世界市场的“入场券”。
“不是很懂,但大受震撼”可能是很多观众对《流浪地球2》的第一印象。太空电梯、行星发动机、量子计算机、无人机蜂群等硬核科幻元素,让人大呼过瘾。
从广义上讲,一切具有超现实因素的电影都可以叫作科幻电影,但再放飞的想象力也会有一条“牵引绳”,那就是科技硬实力。
因此,既有再现真实的特效技术和场景搭建能力,还有现实的科技基础,才能创造出令人信服的科幻世界。而在这两方面,中国科幻电影这几年都实实在在地上了一个台阶。
先说再现真实的能力。据导演郭帆介绍,《流浪地球2》完成了3000多个视效镜头和1000多个面部视效。影片运用到的3D打印、CG虚拟画面、全息VR动作捕捉等技术,让观众看到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天花板”效果。
图源:@电影流浪地球
再说现实的科技基础。以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团队为代表的量子计算机研发已实现第一阶段目标,我国歼-35垂直起降机技术正不断突破。人类在“太空电梯”领域的不懈研究让乘坐“天梯”飞升太空不再是白日梦。
科学是幻想的基础,幻想是科学的升华。正是大国重器、科技创新托举起了强大的科幻电影产业,让影片中的世界令海内外观众信服。
当然,除了科技实力,科学素养也是推动科幻电影产业发展的动力。长期以来,中国科幻电影从业者自身科学素养还比较缺乏,观众和投资方对略显深奥的科学议题也缺乏关注和兴趣。这可以说是一个软肋。
要知道,美国科幻电影的一次重大飞跃便来自于“阿波罗登月计划”,当全球观众在直播中目睹阿姆斯特朗成功在月球表面走出“人类一小步”时,人类对星辰大海的探索之路便不再是梦。
这几年,中国观众的科幻梦也正在被唤醒,唤醒大家的是神舟、嫦娥、长征、天宫、天问,是杨利伟、王亚平等家喻户晓的航天“网红”,是各类主流媒体、社交媒体平台对“航天第一课”的直播。
更让人惊喜的是,“烧脑”“没看懂”成了年轻人喜欢《流浪地球》的最大原因。很多年轻人愿意二刷、三刷,因为第一次很多细节没看懂,想做好天文物理知识的功课后再看一遍。
这正是科幻电影的意义,它点燃了观众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之心,打开了探索浩瀚宇宙的知识之窗,张开了拥抱科学的臂膀。
二
《流浪地球2》之所以好看,绝不仅仅因为炫目的视效,其更深刻的价值,还在于影片所传达的中国式“英雄主义”,不同于好莱坞传统的个人英雄主义叙事,以更宏大的视野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移山”立意,直面人类共同的危机。
细细品味影片两条故事线:宏观层面,来自宇宙的危机已经近在眼前,而人类选择不放弃,举全世界之力带着地球去“流浪”;微观上看,由人类创造的代码所建立起来的数字世界,正与人类自己暗暗展开较量,数字技术究竟是友军还是敌人,让人“细思极恐”。
无论在哪个层面,影片都给出了中国式的答案:
在“流浪地球计划”中,中国航天员带头,各国自愿出列300名宇航员英勇执行“炸月球”任务,这是现实意义下的牺牲与合作;影片最后,数字生命小丫丫用只有她具备的超强记忆力完成了北京根服务器连接的任务,这何尝不是另一种人类与科技的团结之路。
“人类把最精密的仪器,都用在彼此毁灭之上”“团结,才能延续文明的火种”,几句台词,窥见《流浪地球2》想要传达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多元共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内核。
中国式的浪漫是平凡人携手共渡难关。大难面前谁都不是局外者,只有最大范围地携手,人类才有可能一直具备并不断增强对抗巨大灾难的能力。拯救世界的永远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集体。
《流浪地球2》剧照 图源:豆瓣电影
不少网友都说,影片结束后,内心却仍旧沉浸在震撼中。可以说,这份震撼里包含着一份属于中国人的自信。
三
事实上,《流浪地球》系列电影异军突起的意义,已经超过电影本身,唤醒了中国观众对国产科幻电影的憧憬。
但作为世界科幻片领域的后来者,“小破球”的成功仅仅是撕开了世界科幻片领域的一个“小口子”,我们的电影工业、科幻创作、实操人才等,与欧美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那么,在《流浪地球》后,中国科幻电影应当如何突破困境“冲出蓝海”呢?
先说电影工业。电影工业起源于西方,历经百年,已形成一套完善的工业化产业链和标准化体系。反观国内,工业化仍是难题。就拿《流浪地球2》来说,郭帆已是国内公认的、最靠近科幻电影工业化的人,但他也不得不承认,影片背后的团队有7000人,这个数字意味着人力对工业化不足的填补。
中国电影要实现工业化是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实现的,需要几代电影人不断摸索、试错、总结。但值得高兴的是,一些中国电影人正在尝试从拍摄经验中整理出科幻电影制作工业流程的雏形并对外共享,让国内更多的同行可以参考。
再说原创内容。高质量的原创作品是决定中国科幻电影质量的基础。当下,中国原创科幻作品发展仍然乏力。数量上,我国每年产出250部科幻作品,而美国已超2000部。有报道显示,内容上,中国科幻作品的质量良莠不齐。刘慈欣一人的作品占整个中国原创科幻小说销量的80%以上。
《流浪地球2》拍摄现场 图源:豆瓣电影
究其原因,科幻作品要求创作者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科学逻辑,如此的高要求是当下国内的科幻编剧、小说作者所欠缺的。内容乏善可陈、想象力空洞,都是科幻电影需要突破的重重壁垒。
因此,国内科幻创作者还需不断提升自身科学素养,同时也要敢于打破科学与人文、艺术、教育之间的隔阂,积极与“圈外”融合,形成中国科幻电影的动能。
最后,还得深挖科技人文内核。中国科幻电影要实现“弯道超车”,不能仅依靠“硬核科技”。如果一味追随西方,用宏大的场面、逼真的打斗、精美的特效来掩盖内容的贫瘠,那么终将陷入炫技的瓶颈。比如跌下神坛的《速度与激情9》以及特效绝美却被视作平庸之作的《阿凡达:水之道》都是典型案例。
中国科幻电影要勇于跳出“硬核科技”层面的创意茧房,深挖作品的时代内涵和人文思考,这也是业界公认的、优质的科幻作品所具备的品质。
毫无疑问,即使面临重重困难,中国科幻电影仍在突围之路上前行。
中国的飞速发展,曾为科幻文学、科幻电影的发展提供土壤,我们希望,未来,在时代的沃土中,中国科幻作品还将会有更大的突破和跨越。
相关新闻
- 《流浪地球》让中国科幻电影不再“流浪”_时快讯
- 广州琪澳化妆品有限公司
- 环球观焦点:中日韩风云音乐盛典
- 如何做统计报表表格_如何做统计报表
- 环球看热讯:中国经济暖意渐浓
- 中岭沟
- 新消息丨心雨花露下载
- 经常胃酸是什么原因该怎么办_经常胃酸是什么原因
- 闰土刺猹_闰土和猹什么梗
- 奥拓电子:“巨量转移技术实现超高分辨率MicroLED显示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已顺利通过验收结项 环球观焦点
- 湖南师大树达学院_世界速看料
- 小摩增持药明康德(02359)约61.18万股 每股作价约101.46港元|世界新资讯
- 铜陵有色: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8.61亿元,同比降24.04% 世界今头条
- 全球视点!嘉进投资国际(00310.HK)2月3日收盘跌8.33%
- 全球新资讯:蔡荣
- 美瑞新材(300848)2月3日13点44分触及涨停板 热推荐
- 天天要闻:春节档电影,谁赚钱了?
- 微信拍一拍搞笑后缀的句子大全_微信拍一拍功能在哪里 环球快消息
- 世界热文:如何查询房屋产权证买房人怎样查询房屋产权
- 天天热推荐:天草筱
- 巨风网络_巨风网络
- 命中注定是你?男足新帅基本敲定,欲亚洲杯逆袭+冲击世界杯
- 焦点热讯:夜愿
- 李鹏程正式出任阿维塔科技副总裁